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電腦輔助建築設計

自從電腦出現以來,建築業運用其模擬預測和分析的能力,來創造測試和評估設計的結果。在設計的過程中,電腦可以分析和預測現實生活所觀察到的不確定關係(Casual Relationships)也可以在設計的得決策過程中,有效率的對設計作品做整合及改進也可以幫助設計者與外界人士做視覺傳達(Visual Communication),達到良好的溝通。用圖像來傳達設計想法,對於建築設計是一件重要的事,過去的手動或半手動的工具,演變成電腦的應用後,也提高了建築設計發展的可行性。電腦將逐漸改變這已發展數世紀的建築設計。

電腦輔助建築設計是將這些新工具整合入設計過程的下一個階段,運用電腦的能力幫助設計者做決定,盡可能讓設計者可以將絕大部分的決策,交給電腦運算出下一個步驟。但在建築設計中,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結果,交給電腦運算後的結果可能是無窮盡。這時,建築師必須具備的實際設計經驗,就能讓解答的數量大大減少。

將建築知識數位化並運用工具表現出來,這是建築設計的一大變革。一個概念架構加上應用程式,再配合既有的經驗,似乎就能創造有別於以往的設計。設計者應收集數據資料,整合後再交給電腦來運算,依數據所應產生的設計可能,如此一來一往,設計過程將變的更具互動性。電腦的應用加速了傳統人為的設計方法,以及藉由電腦與程式的能力,拓展設計的新可能。

PS.感謝雅薇同學幫我掃描封面(圖書館將條碼貼在封面滿腦殘的)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

在二十世紀,科學的發達帶動哲學的思潮,人們開始思考文明發展的意義與個人的價值,在二次大戰後匯集成了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思潮。到了50年代後期,社會上的諸多巨變讓知識份子對存在主義感到失望,轉而尋找新的典範。1962年,李維史陀(Levi-Strauss)出版了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AUVAGE)一書,也為結構主義開啟序幕。李維史陀致力宣導結構主義,也在各領域受到回響,結構主義便迅速的取代了存在主義,成為當時談論的重點。60年代末期,結構主義所強調的歧異性與多元化,讓其立場不明而缺乏認同,甚至被歸類為後現在主義的範疇,結構主義也就在一片質疑中,失去風采。

李維史陀認為語言可以表示人的文化與行為,而語言的來自大腦思考的結構,所以他認為結構主義應以人類的文化活動我基準。簡單來說,結構主義是以人的行為基礎,探討其文化活動下所產生的某種結構意義,企圖找尋永恆不變的原則。



結構主義的宗旨是,希望知識如同一個結構可本身自足,不須其他任何因素便可理解的一個結構。結構主義追求的是永恆不變的原則,而李維史陀認為二元對立便是他所追求,人類思考的不變原則。其特徵有三點:
1.整體性:數個個體構成一個結構,而所有個體都遵循某些原則運作,這個運作原則便是這個結構體系的特色。而其構成是有機的聯繫,而不是獨立運作的個體。
2.替換性:設計系統中的個體,都具有遵循某原則替換的可能性,在以不影響個體連結的關係性下,做出最大限度的轉換,以追求結構體的最佳構成。
3.調整性:個體在原則下替換的過程中,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一個牽制的條件,其作用在於調整替換時,結構體仍以整體的存在。

而結構主義在凝聚個體與群體的力量,主要有三點:
1.變與常:西方思維慣用因果律而常忽略「的重要性。以人性的為基礎,創造不變的架構,並容許增減與替換的」。
2.中介觀:以中介的腳色調和兩端的衝突,並讓彼此得以交替、相互作用,建立原始的雙生關係。
3.場所感:重現人性對空間的經驗,讓人們在空間中能有所感動,並在其中做出互動與交流。
結構主義建築特點在於中性的空間單元與有機的組織系統。意義在於恢復人性群體與個體間的平衡點,並以中性空間的彈性,去挑戰機能主義與國際式樣的制式化。追求人性、親切的尺度與形式便是結構主義主張的一切。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伊東豊雄(Toyo Ito),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

伊東豊雄,出身於1941年,是日本當代建築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伊東曾公開說過,21世紀的建築必須從獨立運作的機能體,進步成為與人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的運作,顧及節能生態與社會。這是否意味著,建築應該有開放的設計,將生態環境引入建築之中,模糊室內與戶外的分界。

2001年,仙台媒體中心讓世人大開眼界,伊東豊雄打破傳統建築結構的樣子,以13束分別由數量不等的鋼管組構而成的支柱,取代傳統的等距四角水泥柱。管柱在這設計案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支撐功能,各種設備管線電梯樓梯都置入其中,而貫通樓板的管柱,還可為室內引入自然天光。

從建築外側看來,建築主體大致可分為樓板管柱與外殼三個部分,可以清楚得看出一至七層樓沒有使用層級之分。而在空間配置上,刻意不規則的配置管柱,讓建築內部的空間成為均質的平衡。所有樓層的空間使用沒有主次之分,不同的只有光線與樓高所產生的空間氛圍,而使用者再決定於此空間作什麼樣的活動。
伊東豊雄嘗試不以建築內的硬體和軟體設備,去支配使用者在空間中的行為。而改以家具 設施或是光線樓高,來改變空間氣氛與特色,讓使用者可依自主義意識選擇空間與行為,也讓空間的使用更有彈性與人性化。

Aldo van Eyck,阿姆斯特丹市立孤兒院(Burgerweeshuis Amsterdam)

Aldo van Eyck於1918年出身於荷蘭,是國際現代建築會議(CIAM)的成員之一,同樣也是十人小組(TEAM10)的創辦人之一。Aldo van Eyck的設計理念大都以實際的經驗為基礎,發展設計的可能。

在過去所設計的建築作品當中,Aldo van Eyck盡可能表現出構造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價值觀念,阿姆斯特丹市立孤兒院就是一個很好的作品。Aldo van Eyck將微型城市的想像放入這個設計案,想像每個場所和居所都是一個建築單元,再以〝聯繫〞為設計理念的主軸,組構所有建築單元。這個孤兒院就像是一座城市,走道、庭園和居所都是以模矩單元,規劃的單純且有調理。

建築物採用混凝土製成3.6m x 3.6m的模矩,為避免混凝土所帶來的沉重感,在設計案中將圓柱列、磚及玻璃等元素重複並交錯使用,使量體在視覺上較為輕巧,配置關係也較為協調。

Aldo van Eyck將城市與社區的組織架構,置入孤兒院這樣一個特殊機構的設計,我覺得相當恰當。模矩的設計讓空間安排有條理,不管在建築秩序、元素、尺度都能存在一個平衡。我相信看似簡單明瞭的模矩設計,其秩序所產生的穩定與和諧感,在使用者心中必定有其安定的作用。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赫茲柏格(Herman Hertzberger)比希爾中心辦公大樓(Office Building "Centraal Beheer",1970)

比希爾中心辦公大樓是赫茲柏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辦公大樓由9mX9m鋼筋混泥土架構與混泥土磚所構成的空間單元組合而成,再由3m寬的走道連接四個空間單元成為一大單元。在空間的規劃上,赫茲柏格以3m長為基本尺寸去規劃空間大小,這樣的空間尺度大小似乎也考慮了,空間的距離與人心中所產生的疏離感。如此富人性、親切的尺度與結構主義所主張的,建築的中性空間單元的意義相互謀合。

建築物在有模矩正交的平面規劃上組構而成,空間單元本身除了建築結構體外,並沒有其他的空間分割,所有的空間使用都在制定好的尺度下,由使用者決定空間的運用。在四個空間單元由3m寬的走道連接成一大單元後,創造出一個在中心的十字空間。同樣的,空間的使用是由使用者所定義的,但這樣的空間對於辦公大樓是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其性質也是中性空間所強調的彈性使用,而在空間當中,也是垂直連接空間單元的虛體單元。

比希爾中心辦公大樓是詮釋結構主義的最佳作品,赫茲柏格在這案例中,以單元空間創造群體的建築系統,人性化的尺度與形式讓空間更親切而不壓迫,而不預設空間機能,讓空間使用更富彈性。建築的空間強調單元和組織過後的空間使用,跳脫機能主義的路線,讓建築空間的形式有一個更人性化的可能。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Cube by processing II




















size(400,400,P3D);
background(255,255,255);
smooth();
fill(200,10,10);

translate(160, 160, 60);
rotateY(.8);
for(int i =0; i<=60; i=i+30){
for(int j =0; j<=60; j=j+30){
for(int k =0; k<=60; k=k+30){
pushMatrix();
translate(i,j,k);
box(30,30,30);
popMatrix();
  }
 }
}

上一版本來也嘗試定義一個變數讓程式碼看起來聰明一點,
但translate的定義卻變成相對座標,
每個方塊的起點都變成累加,
GARY學長給了關鍵的指令,
 pushMatrix() popMatrix(),
讓座標變成不是累加。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Cube by grasshopper
















跟昨天一樣,
2x2x4為一個住戶單元,
但用grasshopper只花幾十分鐘。

























24x(2x2x4)-4
每戶少掉四個塊體,
寫完發現其實很單純,
但也花近2個鐘頭。
下一個條件讓每戶有兩個透明,
...?
























加入Cull指令,
讓球型取代方形,
來表示每戶有兩個塊狀是透明的條件。
















加入每戶都有三棵樹的條件,
先改變配置,
將戶跟戶之間托開,
創造前庭與後院的空間,
放兩棵樹在前庭,
一棵在後院。

 









增加每戶都有兩道6米高的牆的條件,
左半邊用鏡射的指令就可以快速完成。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Cube by processing





















這很傷腦細胞,先打住。

很笨的寫法
size(400,400,P3D);
background(255,255,255);
smooth();
fill(200,10,10);
int j=30;

translate(180, 140, 60);
rotateY(.8);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j, 0,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0, j);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j, 0,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translate(0, -j, 0);
box(30, 30, 30);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變形.模矩?

兩個禮拜前的發想案例,
我在找一種單元的組成,















鷹架和棧板也是模矩的使用,